fbpx

妙計追債小故事

妙計追債小故事

0 評論

妙計追債小故事

B向A借款10,000 元,A答應借出,但為保障起見,他要B 簽下借據,一個月後還款。

一個月後,A 想找B 還錢,才發現自己遺失了借據,無法證明B 曾經向他借錢,心慌意亂之下,A 找朋友一起想方法。

朋友跟A 說 :「你找他還錢時,說他欠你15,000 元。」

A 不解,問:「可是我只借了10,000 元給他。」

朋友續說:「你說他欠你15,000 元,他一定會申報自己只借過你10,000,那就證明了他有向你借過錢了,對嗎?」

A 照著辦,果然在沒有借據下收回了欠款。

結論:

人的行為基於利益,要驅使一個人行動,必須從他的利益處想。從以上例子可見,B的利益被損害了,他便會立即行動,更不自覺中了A 的計。可以想像若A 從自己的利益出發,跟B 理論半天,說他不還錢是沒誠信沒道義之類,花費更多時間功和功夫,又解決不了事情。

人們常常犯了從自己利益處想,但又想對方行動的錯誤,推銷員就是當中的表表者,把產品說個天花亂墜,目的是想客戶購買,讓自己賺佣金,佣金是推銷員的利益,可是購買與否決定權在客戶,客戶無法理解產品為他帶來什麼利益,自然不會購買了。

按此訂閱我的文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【免費】60分鐘廣告文案課程

30秒快速Facebook 報名

立即點擊這裡👈

【免費】90分鐘銷售技巧課程

30秒快速Facebook 報名

立即點擊這裡👈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

{"email":"Email address invalid","url":"Website address invalid","required":"Required field missing"}
× Whatsapp 查詢